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农业概况
山西省属于中国的中部省份,地处黄河流域中部,东有太行山,西有吕梁山,因地属太行山以西,故名山西。全省总面积15.67万平方公里,全省常住人口3660万人,辖11个地级市,119个县(市、区),省会为太原市。
山西纵跨6个纬度,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,年均降水约520毫米,年均气温在4℃到14℃之间,四季分明、雨热同季。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1500米以上,东部太行山、西部吕梁山贯穿南北,两山之间分布若干小盆地,山地、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%。
山西地理气候多样,物种资源丰富,农业生产特色鲜明,杂粮、畜牧、干鲜果、蔬菜、酿造业闻名遐迩,被誉为杂粮王国、生态牧场、果菜基地、酒都醋乡。南部地区可满足一年两熟、两年三熟农作物生长要求,是优质冬小麦和棉花生产区;中、北部地区是秋粮产区,一年一熟,主要种植玉米、马铃薯、谷子、燕麦、胡麻和杂豆等;东西两山海拔高、气候冷凉,适宜发展红枣、核桃、苹果、梨、葡萄等干鲜果和中药材。北中部还属于半农半牧区,适宜发展牛羊等草食畜。2016年山西全省粮食总产量131.85亿公斤,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82元。
山西是优质杂粮的“黄金产区”,杂粮品种多样、品质优良、营养丰富,素有“小杂粮王国”之称,种植的杂粮有豆、麦、粟、薯、黍等杂粮5大类20多个品种,谷子、荞麦、燕麦、杂豆面积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。山西红芸豆品质优良,出口欧洲、日本等地。山西是燕麦的故乡和最早发源地,其中硒(Se)的含量高出全国平均值3倍~5倍。沁州黄小米被列中国“四大名米”之首。
山西是传统的农牧结合区,境内牧坡广阔,饲草饲料资源丰富,全省拥有连片面积20公顷以上的天然草地371万公顷,主要畜禽有猪、鸡、奶牛、肉牛、肉羊、绒山羊等,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。雁门关地区草坡面积大,草质优良,是优质奶源基地和羊肉生产基地。2016年全省肉、蛋、奶总产量分别为70.9万吨、89.1万吨、95.1万吨。
山西是中国北方果品主要生产基地之一,主要以苹果、梨、葡萄、红枣、核桃、山楂等为主,是全国优质苹果、梨、葡萄等水果生产优势区,也是全国红枣、核桃、花椒等干果原产地。山西干鲜果种植面积147万公顷,产量907万吨,苹果、红枣、核桃产量居全国前列。果品是山西第一大出口农产品,苹果、酥梨、桃已进入澳大利亚、美国、欧盟、加拿大等国家地区。
山西是传统蔬菜种植区,也是发展设施蔬菜最适宜区。全省蔬菜面积25.7万公顷,产量1302万吨。芦笋、黄花菜、食用菌等一些特色蔬菜远近闻名,山西运城芦笋出口欧盟、日本等国家地区,被评为“中国芦笋产业示范基地”。
山西酿造业比较发达,以杂粮为原料的汾酒、陈醋享誉国内外。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,是名酒始祖,年产量5万吨。除汾酒外,近几年山西大力发展优质葡萄和红酒产业,已培育出怡园、戎子、格瑞特等多个品牌。山西酿醋历史悠久,工艺精湛,品质优良。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,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,以色、香、醇、浓、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,素有“天下第一醋”的盛誉,年产量80万吨。
近年来,山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,逐步形成了以粮食、畜禽、乳品、果品、蔬菜、薯类、油脂、中药材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。全省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2家,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13家,有中国驰名商标25个,入选中华老字号的企业27家。2016年,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20亿元。